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到医院采血的经历,因为无论是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诊,还是健康体检都会通过抽取血液标本进行检验。 那么采血应该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要抽“那么多”血? 采血会不会导致贫血? 采血后需不需要大补特补? 采完之后的血最终都流向了哪里? …… 对于这些抽血的疑惑,且听我们给您娓娓道来…… 为什么要抽“那么多”血? 而且一抽就抽那么多管? 那是因为不同指标需要不同化学试剂反应检测,对所用的血液标本都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全血、血清、还有需要血浆的。因此需要抽多管血来检测。所以不能一起检测的指标就要分开抽血,就是所见到的各种“赤橙黄绿青蓝紫”。 其实,您所看到的不同颜色的采血管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化验项目的标本要求,作用也各不相同,有的加入了抗凝剂,有的加入了促凝剂,还有的里面不含有任何的添加剂的采血管。抽血化验时看着好像很“粗”一根管子,其实每根管子的容量只是2—3毫升左右。也就是说,护士小姐姐每次抽你5、6管血,总量还不及我们身体总血量的1%。 采血后会贫血,需要大补特补吗? 答案当然是:日常采血不会导致贫血,也不需要大补特补。部分人认为抽血后使得体内营养物质流失,需大吃大喝补回来。其实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所以每天都有衰老红细胞死亡,骨髓也时时刻刻产生新的红细胞补充。抽血后不需额外补充营养,身体能自动调整和适应。 抽出来的血,最后都流向了哪里? 是“被献血”了吗? 网络上不少有关于“抽血后,多余的血都去哪儿了?”的猜想。 按血型分类,送到血站,一部分用来做血制品,一部分用来给患者输血。 可能拿去给电视剧、电影拍喷血场景了。你没看电视剧的男主一喷血,女观众们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果然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但事实上,护士抽完血后,会将血液标本送往检验科,使用后的血液标本会由专人处理,按照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办法及医疗废物处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所以网上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一生病就要抽血?即便是个小感冒? 在你眼里,可能以为只是个普通小感冒,但在医生眼里,他就需要根据血常规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这就需要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三个指标了。若是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的炎症反应,若是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那就多为细菌感染,若是淋巴细胞比率高,则多为病毒感染。通过这三个指标,以后才能进一步判断你的病因,对症下药。 1、抽血当天请穿衣袖宽松的衣服,衣袖太紧采血后容易导致采血针眼处淤血,即我们俗称的“大青包”。 2、快轮到自己采血时请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手臂,把袖子挽到手肘以上。 3、采血后24小时内该侧手臂不能过于用力,避免加速血液流动,易引起血肿、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 4、采血后24小时内不洗盆浴、泡温泉、游泳。 5、建议空腹采血的患者可以提前备好食物,以便在采血结束后能及时补充能量。 6、采血后手肘不能够弯曲哦!正确做法是——用二到三个手指头按压棉签的白色棉球部分,不能够揉搓采血处,手部放松,手臂伸直,按压五分钟以上,血小板减少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至少按压10分钟以上。 综上所述,采血既不会导致贫血,也不需要大补特补,多余的血更不会用作他途。大家可以放一百个心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合理饮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个人抵抗力和免疫力。毕竟啊,身体健康最重要。